肿瘤免疫治疗突破:益生菌平台可生产靶向PD-L1纳米抗体
来源:
活力益生
日期:2020-03-07 09:10:09
点击:1723
属于:行业资讯
2020年2月20日消息,近日,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Tal Danino团队展示了一种工程“益生菌”平台,可生产靶向PD-L1和CTLA-4的纳米抗体,并直接在肿瘤中释放,从而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。该团队将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。
▲ 图片来源:sciencemag
“益生菌”平台
细菌治疗癌症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,早在1890年,纽约市外科医生William Coley证明,将活的链球菌注入癌症患者体内可达到缩小肿瘤体积的效果。尽管该方法未被广泛使用,但在部分癌症的治疗中依然可见细菌治疗的效果。例如,数十年来一直在使用结核病疫苗BCG来治疗膀胱癌。
在Danino团队的研究中,研究人员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改造细菌,首先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模型描了多个参数,确定了最佳的遗传元件参数,然后依据算法输出和撰写DNA序列,得到了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肿瘤内的药物释放的菌株亚型——一种名为 “ SLIC”的转基因大肠杆菌菌株。
经过基因改造,该益生菌可以生产靶向PD-L1和CTLA-4的纳米抗体,并在发现体内生长的肿瘤后,在肿瘤内释放纳米抗体来阻断PD-L1和CTLA-4,帮助T细胞攻击癌细胞。
▲工程菌的工作机制(图片来源:sciencemag)
该研究的第一作者Gurbatri说:“我们已经证明,它们在小鼠体内至少2周内生长并保持功能,并且它们局限在肿瘤内部,不影响健康的组织。”
在小鼠模型中优异的实验数据
研究团队在表达PD-L1和CTLA-4检查点的淋巴瘤和大肠癌小鼠模型中,实验了该益生菌的疗效。当小鼠体内植入的淋巴瘤长到一定体积后,研究人员把改造的益生菌直接注射进肿瘤。在这些益生菌的作用下,小鼠的免疫系统受到激活,有力发挥了抗肿瘤效果。
单次注射益生菌后,小鼠体内的肿瘤几乎完全消退,并防止淋巴瘤的转移,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。相比之下,接受腹腔注射临床相关抗体的淋巴瘤小鼠并没有如此显著的效果。

▲ 注射工程菌与注射PD-L1和CTLA-4抗体后,肿瘤消退的效果对比(图片来源:sciencemag)
研究作者推测:“抗体和益生菌疗法之间的治疗差异,可能是由于益生菌能够持续在肿瘤内拮抗CTLA-4和PD-L1,从而避免了多次注射,但多次注射对于抗体疗法的成功非常重要。”
此外,利用益生菌载体的多功能性,研究人员进一步向通常免疫疗法反应较弱的癌症发起挑战。在结肠癌小鼠模型中,他们将递送免疫检查点纳米抗体的细菌与递送细胞因子的细菌配合,局部输送到肿瘤部位,加强刺激免疫细胞。这种益生菌鸡尾酒疗法也能带来肿瘤缩小的效果,同时,还没有出现令人担心的毒性作用。
该研究团队还成立了GenCirq Inc.公司,旨在利用合成生物学来改造细菌以治疗疾病,并致力于将这种疗法推向患者。
结语
此外,Tal Danino于2019年7月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论文,展示表达CD47纳米拮抗剂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在小鼠淋巴瘤模型中,使肿瘤完全消退,而且显著控制了远处未注射的肿瘤病变。
目前,该益生菌疗法仅在小鼠模型中进行,但是优秀的实验数据证明了其拥有的潜力,我们期待该研究团队接下来的研究成果!
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
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s)正在改变癌症患者的治疗策略和生存前景,迄今为止,已经获得黑素瘤、肺癌、肾细胞癌、难治性膀胱和头颈癌及新经批准的乳腺癌等适应症的监管批准。
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疗效,但是该疗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,如耐药、不良反应等。事实上,报告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很高,多达70%的患者身上出现了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,包括疲劳、皮疹、内分泌紊乱和肝毒性等。此外,如果联合使用多种免疫疗法,增强有效性的同时,也会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,最终有些患者不得不停药。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